2019年12月23日上午,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邀请清华大学科学史系蒋澈老师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学科的师生做了一次有关《西方古代至现代早期科学史文献学述要——历史与原理》的报告。蒋澈老师现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长聘助理研究员,于北京大学获得哲学系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完成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西方博物学与生命科学史、西方前现代科学史、科学史编史学,著有《从方法到系统》等书。报告会由吕鹏老师主持,我院的纪志刚教授、毛丹老师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蒋澈老师的报告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回溯西方古代至现代早期科学史研究中的重要文献学工作。在科学革命这一研究领域,《伽利略著作集》《开普勒全集》《哥白尼全集》三大全集的整理编辑代表了三个时代的文献学努力,海格贝尔(1854-1928)、法瓦罗(1847-1922)、希思(1861-1940)、萨顿(1884-1956)等前辈奠定扎实的基础;柯瓦雷(1892-1964)、科恩(1914-2003)等对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文本考订工作则展示了科学思想史与文献学工作的相互渗透。在古代科学史领域,20世纪60年代开启的若干新潮流也并未动摇文献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根本性。第二部分介绍西方古代科学史文献学在文本考订、写本学、古文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也概述中世纪和现代早期文本整理的主要特点。
蒋澈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了很重要的一点:文献学研究方法一直在科学史研究中起着基底性的作用,同时科学史文献学工作一直是前沿性的,且西方古代到现代早期科学史的文本问题并未解决。并以自身的体会,谈到青年学者应当尽量掌握好语言工具;阅读和翻译原典需要根据好的版本,等等。而且这些经验性判断应当上升成为成体系的、可传授的知识,才能进一步成为指导具体研究的工具。蒋澈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地讲述了西方古代至现代早期科学史文献学,这对于启发我们进一步进行文献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午的科学史文献学工作坊是结合2019级科学史专业硕士课程《科学史文献学》开设的。报告分为两场,第一场是蒋澈老师的《西方科学史文献学案例分析》,第二场是2017级博士生刘玉青的《数字人文技术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分类、实践和反思》。报告由纪志刚教授主持,吕鹏老师,刘铮老师参加了讨论班。
首先蒋澈老师进行西方科学史文献学的案例分析,分为两个部分,古代部分主要介绍两种Joyce van Leeuwen的研究文献——观摩谱系树(stemma codicumm)方法的当代研究实例;中世纪部分以伯尔尼《自然学家》(Physiologus)写本为例,分析如何阅读中世纪抄本,其中详细讲解了抄本的描述和古代与中古常见的拉丁语书体等这些预备知识。
蒋澈老师的报告内容新颖、讲解精彩,对于进行西方科学史文献学研究颇有启示,也拓宽了同学们的研究视野。
之后2017级博士生刘玉青做了数字人文技术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并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展开:一、科普,数字人文技术的定义与分类。二、展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可视化的实证研究。三、反思,数字人文技术适用于什么样的研究?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报告中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数字人文”作为一种便利的工具,用于处理文献,但并非研究本身。
科学史文献学工作坊,是纪志刚教授对所开设《科学史文献》课程改革的新尝试,上午和下午的两场报告古今相映、中西交融,共同为文献学课程的师生们奉献了一场文献学盛宴。精彩报告的背后是报告人多少青灯寒夜的苦读细思,是报告人对多少残卷古本的潜心搜炼,这更让同学们明白治学之道无坦途。惟有如此,方显学术研究永恒魅力。
至此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与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的科学史文献学工作坊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审编:牟凯璇